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

人際關係其實同健康有關?


你以為朋友只是陪你同哭同笑,聽你傾吐心聲的對象?其實朋友對你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。


  「那天晚上,我獨自坐在吉野家一隅,看著臉書上一張又一張組聚照片,相中一個個曬駱駝般的笑容,排山倒海似的寂寞感向我襲來。組聚,食自己;組mate,毒J;小肥羊,吉野家;肥羊,肥牛;打邊爐,打邊爐……一切看來如此相對,尚且回歸同點。我輕笑,夾起一塊滾燙熱辣的肥牛,向它吹出一口熱煙,香氣四溢,其實我一早看透,油脂的香氣比嘈吵的聊天嘻笑聲猶勝百倍。知道嗎? 這夜誰也不能奪去我和肥牛的美好時光。」

  這是喜愛獨處,個性獨立的人的心聲,卻也是他們的悲歌:不論喜歡與否,大部分人一生都在學習人際關係這門課。你以為學不好大不了就是當個有個性的獨行俠? 美國研究告訴你:人際關係搞不好,可能影響你的晚年健康!

 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一項心理研究指出,[1] 年青人在二十歲時若在社交圈子中是活躍分子,他們五十歲時將會有較佳的情緒健康,生活會過得比較少朋友的人愉快,而踏入三十年時人際關係的質素比數目顯得更為重要。但是,為何把交朋友和健康的關係說得如此重要呢?

  研究人員指出,缺乏朋友的關懷對健康的壞處和吸煙是一樣的,甚至比起飲用過量酒精和癡肥更為嚴重。專家解釋,社交關係有利晚年身體健康,原因是二十歲時建立的人際網絡有助我們建立自我認知,使我們能夠更了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。朋友也能在日後隨時幫助我們,有如一個為將來預備的萬應工具箱。另外,當我們到達二十歲時通常都會遇到很多與自己背景和價值不同的人,使我們能早些學習與別人和而不同,處理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差異。

  踏入三十歲時,朋友的質則比起量對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,親密的情人及知己好友便屬高質的關係。這個研究找來了一批二十歲的大學學生,心理專家會記錄他們每天的社交活動,逐個分析那些維持10分鐘或以上的交流活動以作評分,而他們自己也會把自己的心情記錄下來,直至五十歲為止。結果得出友誼質、量和日後健康成正比關係。

  當然這個研究結果並不顯示一個必然關係,獨立成熟的人即使朋友不多仍能維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我們在這裹更想帶出的是,健康的定義其實不是狹義的生理健康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[2] 健康是指「身體(生理)、精神(心理)及社會(社交)都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,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。」由此可見,單單著眼於身體而忽略於控制個人情緒、建立朋輩關係是難以活出健康人生的。

  身體和心靈畢竟是難纏的伙伴,得到群體生活的樂趣是保持心境暢快的前提。有了健康的心靈,身體的健康自然來得事半功倍。事實上,不少的健康信念模型(Health Belief Model,用來解釋人對健康的想法和行為的科學模型),便包括了朋輩支持此項元素,[3] 清楚解釋了很多健康行為和疾病背後的成因和風險因素,有助政府有效地計劃健康政策,解決大眾健康問題。

  一個健康問題或行為的成因多數不是單一的。舉例說,下面的生態模型(ecological model)便能夠用來解釋吸煙的行為: [4]
http://www.cdc.gov/pcd/issues/2013/images/12_0204_01.gif
圖片來源: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

  從外到內,由政府的控煙政策、社區環境及支持、學校和工作環境的配套,到在家庭/朋友圈中的交流環環相扣,也會影響到最後個人的健康行為選擇。

  多交點朋友,說到底還是健康的。坐在熒光幕前的你,是時侯找找你久違的朋友了。


文: Navy
圖: happyfriendshipdayimagesz.org


參考資料:
[1]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. MailOnline: Health. [Published 24/07/2015].Retrieved from http://www.dailymail.co.uk/health/article-3173244/How-popular-university-affects-health-life-Students-friends-happier-50s.html#ixzz3jw0Eu0ph. Accessed on 26/8/2015

[2]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Retrieved from http://www.who.int/about/en/. Accessed on 26/8/2015

[3] Rosenstock, Irwin M.; Strecher, Victor J.; Becker, Marshall H. (1988). "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". Health Education & Behavior 15 (2): 175–183. Accessed on 11/2/13.

健聞觀止

健聞觀止希望透過提供準確而嚴謹的健康資訊,提升香港市民對公共衞生之意識。